11月钢铁行业PMI跌至43.3% 钢市淡季模式开启
据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调查、发布的钢铁行业PMI指数,11月份为43.3%,较上月回落2.7个百分点,该指数跌至最近九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,并连续七个月处于50%的荣枯线以下。主要分项指数中,新订单指数、购进价格指数再度收缩,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至50%以下的收缩区间,产成品库存指数小幅上扬,生产指数三连降至近九个月的低点。综合来看,PMI显示当前钢市整体形势低迷的局面有所发展,下游需求减弱,出口或现转折,钢企销售压力加大,原材料成本支撑持续弱化,后期钢价仍有下行空间。但同时也要看到,近期政策利多因素也正在积聚,降息加强经济复苏预期,房地产市场显现止跌企稳的迹象,基建投资明显加快,市场供应压力有望缓解,这些将有利于钢市夯实底部,抑制钢价的下行空间并逐步企稳。
一、产量有望继续下降
11月份,钢铁行业生产指数三连降至38.6%,较上月下降3.6个百分点,该指数连续三个月处于50%的临界点下方,并跌至九个月以来的最低点。与此同时,和生产相关的采购活动也呈现收缩态势。当月采购量指数重回收缩区间,为46.2%,较上月回落5.8个百分点;原材料进口指数回落5.4个百分点至50.2%。海关数据显示,10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石7939万吨,较上月减少530万吨;原材料库存指数虽小幅回升1.2个百分点至44.9%,但该指数已连续11个月处于50%以下的收缩区间。从四个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,在环保、资金等因素的影响下,当前国内钢厂生产、采购热情正在减退,后期国内钢材产量有望继续呈现下降态势。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4年10月份我国粗钢产量为6752万吨,同比下降0.3%,2012年9月以来首次同比下降;当月粗钢日均产量为217.8万吨,环比下降3.2%,创今年以来新低。另据中钢协数据显示,11月上旬和中旬重点企业粗钢日均产量分别为163.5万吨和164.21万吨,环比分别下降1.8%和增长0.43%。虽中旬粗钢日产量出现增长,但这主要是因APEC会议及相应环保要求停产的钢厂正逐渐恢复生产所致,这一走势也基本符合市场预期,特别是11月上中旬重点企业粗钢日均产量仅为164万吨左右,较二季度以来持续在180万吨左右的高位已有明显回落。
后期这股复产浪潮还会持续吗?即使复产,估计幅度也会有限,毕竟目前的环保打压还是比较严厉,且临近年末,钢厂资金依然偏紧。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(修订草案)》,结合明年开始实施的新《环保法》,环保治理将有了严格的法律依据。近日环保部印发《长三角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》和《珠三角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》,将电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纳入限期治理行动。另外,随着消费淡季的来临,往年11、12月份都是钢厂年度例行检修的高峰期。因此,我们预计11月份全国粗钢产量环比将继续下降,而总体四季度粗钢产量也会低于三季度。
二、终端需求表现低迷
11月份,钢铁行业新订单指数为40.2%,较上月回落7.2个百分点,已连续五个月处于50%的临界点下方。该指数的变化情况显示受消费淡季以及资金紧张的影响,市场需求明显减弱,下游持币观望,即用即购,钢企的销售压力有所加大。
当前虽然政策面不断发力,但实际上钢材的重点下游行业消费仍显疲弱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10月份,用钢量较大的金属制品业、通用设备、专用设备、电气机械和器材、电子设备等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较上月下滑。此外,10月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长6.5%,较上月下滑2个百分点,同月汽车销量198.72万辆,同比仅增长2.82%,延续低速增长。另中钢协最新数据显示,11月中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销售结算量1388.89万吨,日均销售138.89万吨,虽11月上旬日均增加9.23%,但较10月中旬和10月下旬分别减少5.8%和22.4%。
从终端需求来看,商品现货交易平台西本新干线的监测数据显示,农历闰9月(2014.10.24-2014.11.21)销量环比下降6.01%,同比下降23.82%。11月份受季节性消费淡季影响,建筑工程施工放缓,终端采购量有所减少。同时,本月钢价弱势下跌,尽管商家急于出货,但用户受买涨不买跌心理影响,普遍推迟采购,市场整体成交氛围更显清淡。商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订单,竞相降价出货态势明显。
钢铁行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在连续三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后,11月份重回收缩区间,下降至49.5%,较10月份回落5.4个百分点,显示当前钢厂出口订单出现下降,后期钢材出口量或将有所下滑。
当前严峻的贸易摩擦形势让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开始变得“步履维艰”,9月底以来,已经有多个国家针对中国钢材产品进行贸易救济调查,不少大型钢企也位列其中。印度拟提高钢材进口关税以抑制从中国进口钢材,巴西、美国等国家对中国钢管和电工钢等进行征税。近期,东南亚进口中国钢材的贸易活动也在放缓。同时,随着钢材价格底部的整体提升,目前钢材出口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步削弱,加之出口退税取消未定,仍存政策风险。综合来看,后期国内钢材出口或出现转折,出口不畅将导致成品流向国内,国内钢材价格将承压。
三、钢厂库存压力加大
11月份,钢铁行业产成品库存指数止跌反弹至53.9%,较10月份回升0.8个百分点,今年以来持续保持在50%以上的扩张区间。该指数的变化情况表明因终端需求减弱,代理商订货积极性减弱,钢厂方面的合同组织压力在加大,钢厂库存持续处于高位。
今年以来,全国重点钢厂库存一直高位运行,总体维持在1400万-1600万吨。从6月份开始,重点钢厂厂内库存已经超过社会库存,出现剪刀差,这也是往年没有出现过的现象。据中钢协数据显示,11月中旬末重点企业钢材库存量为1445.93万吨,较上旬末增加46.13万吨,增幅为3.3%;与去年11月中旬末相比,库存量同比增加52.53万吨,增幅3.77%。
目前钢市处于淡季,加之在出口情况有所转差的情况下,后期钢厂方面的合同组织压力将进一步加大。特别是作为过剩产能行业,在涉钢行业的信贷政策方面银行仍将继续收紧,钢贸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短期内难有缓解。预计四季度,大规模的冬储难以出现,钢贸商“蓄水池”功能将进一步减弱,钢厂方面库存和销售压力将进一步加大,钢价受此影响将持续承压。
四、成本支撑继续下移
11月份,钢铁行业购进价格指数跌至31.1%,较10月份回落9.5个百分点。该指数自今年以来一直在50%以下的收缩区间内弱势震荡,显示原料市场价格连续疲弱运行,成本支撑持续弱化。
自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后,中国对铁矿石的增量需求开始减少。在2014年6月爆发了青岛港贸易融资诈骗案,使得金融机构全面缩减,甚至暂停了对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融资。这直接导致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下滑,铁矿石价格开始出现快速下跌态势。从年初至今,铁矿石价格跌幅已经达到近50%,且不断创新低。11月21日,品位62%普氏铁矿石指数自2009年8月以来首次跌破70美元/吨关口,11月26日,最低跌至68.50美元/吨。据西本新干线监测数据显示,本月原料价格全面下跌,内外矿、废钢价格大幅下挫,截至11月28日,唐山地区普碳方坯价格为2420元/吨,月环比下跌30元/吨;江苏地区废钢价格为1820元/吨,月环比下跌200元/吨;山西地区焦炭价格为860元/吨,月环比持平;唐山地区66%品味干基铁矿石价格为720元/吨,月环比下跌30元/吨。与此同时,品位62%普氏铁矿石指数为71.25美元/吨,月环比下跌7.75美元/吨。
海关数据显示:1-10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总量为7.78亿吨,同比增加1.1亿吨,意味着今年四大矿山增产部分(1.2亿吨)全部被中国消化。尽管钢厂原料库存处于低位,但年底资金普遍紧张,补库也基本落空。另外海外各大矿山为应对矿价下跌带来的盈利收窄,继续降本扩产,加之近期中国央行意外降息,国际市场解读是宏观政策正在转向积极全面的稳增长方向,对未来需求持看好态度增多,预计发往中国的铁矿石量还会增加。据西本新干线监测数据显示,截止11月28日,全国主要钢厂进口铁矿石库存天数为32天,国产矿库存天数为10天,均较上月末增加1天,41个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总量为10720万吨,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。铁矿石市场的严重供求过剩格局,还将继续对矿价形成压制。此外,在敲定能源资源税改革后,近期国内关于铁矿石资源税“从量计征”改为“从价计征”的改革也提上了日程。如果后期得以实施,目前国内矿的税费有望降低20%-30%,从而带动原料成本继续下移。综合来看,目前原料铁矿石、钢坯价格难现企稳,继续下跌风险依然较大,资源成本支撑将持续弱化。
五、钢材价格震荡下挫
11月份国内钢材价格整体呈现震荡下跌走势。上旬因前期APEC会议限产,市场资源趋紧,钢材价格走势以平稳为主,中旬开始逐步走弱,期钢不断下跌,原材料市场也持续大跌,北材南下等等对因素致使钢价承压下行,不过月末央行降息利好带动市场再度趋稳。截至11月28日,西本指数收在2970元/吨,较上月下跌80元/吨,月环比跌幅为2.62%,同比跌幅为20.8%。11月28日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RB1505收盘价格为2548元/吨,较上月末下跌17元/吨,月环比跌幅为0.66%。
六、行业资金面依然紧张
11月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450亿元,为连续两个月实现资金投放,10月净投放资金为260亿元。11月上中旬,受IPO密集发行叠加年末资金面趋紧影响,市场资金利率有所上涨,下旬随着央行降息,以及11月25日央行年内第四次下调正回购利率,市场资金利率再度回落。据西本新干线监测,11月28日沪大额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为4.16‰,较10月31日上涨5.05%。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6627亿元,比上月少4728亿元,比去年同期少2018亿元。10月份当月,人民币贷款增加5483亿元,同比多增423亿元,与9月新增贷款8572亿元相比,环比下降36%。10月末M2同比增长12.6%,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.3个和1.7个百分点。总体来看,10月份信贷数据明显不及预期,银行对于融资业务仍然在收紧,同时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仍然处于净收缩的状态。
11月21日,央行时隔逾两年后重启不对称降息,将一年期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25和40个基点,并扩大存款利率浮动上限。央行降息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行业融资及债务成本,尤其是国有钢企及上市钢企融资成本将会实质下降,提升钢铁企业整体盈利。不过当前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,根据银监会的数据,截至三季度末,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7669亿元,不良贷款率为1.16%,创近四年新高。各大商业银行均将控制贷款风险放在首位,银行对钢铁行业普遍限贷,钢铁行业资金紧张的局面将难以出现实质缓解。不过,如果后期央行持续降息,并配合数量型工具进行降准,其货币政策累积的效果对行业资金面影响将会明显体现。